|
9月22日,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在北京音乐家协会沙龙会议室举行《神奇秘谱》六百周年座谈会。近20名会员参加了座谈会。
《神奇秘谱》是朱权编纂的古琴谱集,成书于明初洪熙乙巳(公元1425年),是现存最早的中国琴曲专集,即最早的古琴曲谱集。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之第十七子,封于大宁,称宁献王,永乐间改封南昌。他不仅是一位政治人物,也是一位文化学者,在音乐、戏曲、医学等领域都有所贡献。朱权自号臞仙,平生喜爱音乐且尤擅弹琴。他对以前的各种琴谱,进行大量收集,包括部分流传久远的琴谱,经朱权屡加校正,历时12年之久。终于整理出这部价值极高的《神奇秘谱》。全书分上、中、下3卷。上卷为“昔人不传之秘”,称为《太古神品》。曲目包括,《广陵散》、《流水》、《阳春》、《酒狂》等,多为北宋以前的名曲,保留有早期传谱的原始风貌。这些古曲由于久已无人演奏,谱式古老,基本上没有点句。中、下卷名为《霞外神品》, “霞” 源于宋代浙操《紫霞洞琴谱》,故用《霞外谱琴》的名称,取精神相通之意。六百年来,《神奇秘谱》在琴界广泛传播,并对其他各派琴谱产生了影响。我们现在弹奏的琴曲大部分都是取自于《神奇秘谱》。
韩杰会长在座谈会开始时讲话说,我们举行这个座谈会,在一起讨论《神奇秘谱》琴曲艺术之外,还可以讨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部琴谱朱权编辑了12年,并且按照曲谱产生的时间和琴曲的原始风貌分成三卷,并加以详细的说明。朱权非常认真的治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其一字一句,一点一画无有隐讳”地订正谱本,表现了他对之前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的古琴文化艺术的敬重与热爱,以及对于古琴事业的追求与负责。
二、《神奇秘谱》各曲谱前面都写有详尽的解题,为琴曲的源流演变及内容表现,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成为研究古代音乐作品的重要文献。后世琴曲解题多沿用之。但是近代琴谱比较重视艺术技巧,忽视了琴曲的解题。而解题正是琴曲文化内涵的体现。没有对琴曲内涵的深刻理解,很可能在演奏中出现偏差。
三、《神奇秘谱》并不强求各家各派一律,主张尊重各家、各派的不同特点。他认为“操间有不同者,盖达人之志焉”,“各有道焉,所以不同者多,使其同,则鄙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在艺术上容许不同风格并存,无疑是正确的。
四、《神奇秘谱》作为古琴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并在非遗传承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既然是遗产,应该保持其原有的风貌,不应该随意改成现代风格的作品。韩杰鼓励大家畅所欲言。
座谈会上,与会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畅谈了个人的意见。 琴研会常务副会长吴寒在会议结束前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总结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座谈会取得了成功。
根据大家的意见,我们将在琴研会公众号、网站和微信群里陆续发表部分与会者根据自己发言写成的文章。 没有参加会议但愿意发表相关文章的可以把文章发给秘书处。 (孙鸿燕、陈红撰稿)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请您把文章分享给更多朋友
关注平台收听未来,查看历史消息分享更多精彩
|